1. 首页 > 财经资讯

化工品海内外价差与出口量跟踪:能源成本分化之下 化工品出口套利空间打开

  中国企业凭借规模化制造、产业链协同和工程优化的能力,在绝大多数化工品上对比海外都存在成本优势,这一点已经成为投资者的共识。然而近年来,通胀趋势之下,国内通胀控制得当,以煤炭代表的原材料成本相比海外油气成本优势凸显,能源、资源成本大幅度分化下的国内外化工品事实上发生了成本曲线的重构。

  我们跟踪了2019 年以来中国、欧洲和美国的主要化工品价格,发现海内外价差在显著拉大,尤其是2022 年俄乌冲突以来,欧洲化工品和国内化工品价差进一步拉大,以己二酸、烧碱、醋酸为代表的化工品欧洲市场价格已经达到了国内的两倍以上。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国内化工品的出口套利空间。从月度进出口数据来看,确实呈现出了进口依赖度减少和出口量增加的趋势,如果考虑到2021 年海运费偏高,今年一方面是价差进一步拉大,另一方面是海运费下行,而国内复产复工也将解决供应链的运输问题,下半年的化工品出口或有更强的表现。这也是我们对于下半年化工品盈利不悲观的重要原因。

  化工品海内外价差拉大的本质是能源套利,是我们团队此前推荐的“电价套利”

  和“煤油气套利”的反馈。我们自此开始将高频跟踪海外价差变化以及进出口变化。本期建议关注国内外价差较大的化工品:己二酸、PA66、PA6、烧碱、PVC、醋酸、TDI 等。

  截至6 月5 日,海内外化工品价差:中欧化工品价差排行Top 包括:环氧树脂、己二酸(2307.5 美元/吨)、PA66(注塑)(1706.4 美元/吨)、己内酰胺(1531.7美元/吨)、PA6(注塑)(1508.7 美元/吨)、TDI(1433.0 美元/吨)等。

  海内外化工品价格价差增幅:与2022 年初相比,中欧化工品价差增长TOP3分别为PA66(注塑)(+2338.9 美元/吨)、PA6(注塑)(+ 599.8 美元/吨)、甲苯(+527.5 美元/吨);中美化工品价差增长TOP3 分别为醋酸乙烯酯单体(+2623.6 美元/吨)、PA66(注塑)(+2242.1 美元/吨)、金属硅(+2098.4 美元/吨)。与2019 年同期相比,中欧化工品价差增长TOP3 分别为环氧树脂(固)(+2342.4 美元/吨)、PA66(注塑)(+1397.8 美元/吨)、PA6(注塑)(+1358.5美元/吨);中美化工品价差增长TOP3 分别为环氧树脂(固)(+4439.6 美元/吨)、MDI(+1838.2 美元/吨)、正丁醇(+1124.6 美元/吨)。

  4 月我国化工品进出口情况:出口量增长显著的化工品包括:己二酸、甲苯、PS、PVC、苯乙烯、纯碱、醋酸、丙烯腈、HDPE、LLDPE、PTA、 液碱等。

  进口依存度下降显著的化工品包括:苯乙烯、甲苯、HDPE、LLDPE、己内酰胺、辛醇、乙烯、乙二醇、丙烯等。

  风险提示:不可抗力导致供需格局大幅变化,原材料、能源价格波动,进出口贸易政策发生变化。

(文章来源:华创证券)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