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重庆大力发展山地智慧农业

  新华财经北京8月30日电 (分析师郭桢)“山城”重庆,山地丘陵面积占比高达98%,地块稀碎化严重,1亩以下耕地占80%以上,形成了大量“巴掌田”。虽然农业资源禀赋并不优越,但重庆市向荒山要耕地,大力发展山地智慧农业,靠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率,让“巴掌田”变成“聚宝盆”,常年粮食播种面积为3000万亩,粮食总产量连续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

  一、重庆向荒山要耕地

  近年来,重庆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确保“米袋子”“菜篮子”货足价稳。自2016年以来,重庆市常年粮食播种面积为300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连续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其中,2019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075万吨,水稻面积达982万亩以上,总产量达487万吨,保障了市民口粮。2020年,重庆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004.59万亩,总产量达到1081.42万吨,粮食综合单产359.92公斤/亩,生猪出栏1434.53万头,全年蔬菜产量为2092.6万吨。2021年,重庆粮食种植面积达3019.8万亩,同比增长0.5%;粮食总产量达218.56亿斤,同比增长1.1%,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粮食生产成绩单。除了水稻和玉米,重庆还是中国马铃薯重要产区,是农业农村部规划的马铃薯优势产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第6位,全市常年种植面积达500万亩左右,占粮食作物的16%;平均亩产1170公斤,总产586万吨,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11%;总产值达70亿元。

  2021年,重庆市发布了《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十四五”时期,重庆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3005万亩,粮食产量不低于216.2亿斤,同时保证耕地优先用于粮食生产,严禁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树挖塘,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监管,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完善种粮支持政策。为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只增不减,除了遏制耕地“非农化”外,重庆还盘活利用撂荒地132万亩。各区县对浅丘耕作条件较好的撂荒地,尽快复耕并优先用于粮食生产,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同时,重庆市增加了有机肥替代、绿色防控、水稻高质高效创建等项目补贴,给种粮大户每亩230元的补贴,进一步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数据显示,2021年重庆市种粮大户达2464户,同比增加484户,种植面积达47.6万亩,同比增加10万亩。

  二、山地智慧农业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

  重庆市丘陵密布,地块稀碎分散,1亩以下耕地占80%以上,耕地资源限制了外延扩张。山高坡陡、土地零散、宜机化程度低是农业机械化的最大短板,也是制约乡村产业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让“巴掌田”“鸡窝地”变成“聚宝盆”,重庆市率先在全国探索推进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靠科技创新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农业质量变革。而提升农产品的品种品质品牌,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巩固、加强、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打造高质量的供给体系。重庆市立足实际,抓住特色,提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山地智慧农业是重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

  针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重庆市持续强化研发,推动科技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取得了一批成果:“神9优28”水稻实现了该市一级优质米零的突破;“庆油8号”油菜含油量达到51.54%,名列国家前茅;“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入选中国农业农村九大新技术等。

  重庆打通“最后一公里”,让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榨菜之乡”涪陵,一片片青菜头长势良好。渝东南农科院榨菜研究中心研发的“涪优928”“渝直80”在这里试验示范成功,均是有效适应机械化的品种,新品种的推广运用让农民受益。而在南川区鸣玉镇石龙村种植的水稻是“神9优28”新品种,采用淹水直播新技术,从播种到收割节省了30多天时间,肥料和人工成本都减少了。和重庆现有的水稻品种相比,“神9优28”具有生育期较短、耐淹水发芽直播等优点,可有效避开低海拔地区水稻抽穗灌浆时高温伏旱带来危害。同时,生育期较短的优点,也可有效缓解稻油、稻麦、稻菜轮作茬口矛盾,提升稻田综合利用率及产能。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其整精米率高达到65%以上。

  2021年,重庆市农科院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13项,全年完成登记成果60项,增长42.8%;审定、登记、鉴定农作物新品种40个,增长8%;获得植物新品种权4项;获准专利93项(其中发明专利25项),增长151.3%,获批地方标准13个。2022年1月被称为农业“芯片库”的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正式启动运行。4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综合评估,2个园区获评优秀纳入优先支持对象。

  全市有32个区县实施农业示范改造项目585个,带动改造面积达78万亩,建成了一批万亩级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在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基础上,通过大力发展“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好价钱”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重庆农业结构从“粮猪型”为主,到重点发展以区域资源为基础的特色农业,重庆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至今,重庆市重点发展出柑橘、榨菜、柠檬、生态畜牧、生态渔业、茶叶、中药材、调味品、特色水果、特色粮油等十大山地特色高效产业集群,已发展特色产业3100万亩、综合产值达到4500亿元。其中,“青菜头”是榨菜加工的原料,特别是以“涪陵榨菜”为代表的“重庆榨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涪陵榨菜”及“涪陵青菜头”,已成为重庆市在国内外叫得最响的“第一大主要农产品”,也是重庆市蔬菜的“第一品牌”。

  重庆大力发展山地智慧农业。pdf

  编辑:张骐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