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文旅兴市”让临清再现运河古城繁华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7日电(分析师郭桢)临清市拥有黄河国家战略、大运河国家战略两大国家战略的政策叠加机遇,市政府把“文旅兴市”作为发展战略之一,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原则,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蹚出一条临清路径。

  一、以深厚文化底蕴开发文旅融合产业

  临清市是山东省县级市,地处鲁西北,是“山东西进、晋冀东出”的重要门户,区位优势明显。自隋唐以来就以“漕运咽喉、军事重地、商业都会”而闻名,有“富庶甲齐郡”“繁华压两京”之称,后随大运河航运作用下降,依靠大运河崛起的临清州逐步萧条。临清是联合国认定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拥有保存完好的中洲古城,运河钞关、鳌头矶、舍利塔等1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和11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会通河临清段及运河钞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明代文学家谢榛、抗日英雄张自忠、当代著名学者季羡林等都是临清杰出人物的代表;临清还是武训兴学所在地、山东快书诞生地,中国京剧艺术之乡。临清也是美食之城,特色美食小吃种类繁多,什香面、济美酱菜、托板豆腐等美食远近闻名。

  在新时代新阶段,为了重现大运河的繁华盛况、发展经济、疏通河道,我国调集各方面的人力物力,对大运河进行重新修建。临清市政府把“文旅兴市”作为发展战略之一,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推动古城升级,深挖文旅资源,让越来越多的人到临清“游运河、逛古城、品美食、听京剧”。

  临清实施了济津河公园、龙山公园、游客中心、希尔顿酒店等重要旅游场所的改造建设,着眼文旅产业长远发展,策划旅游精品线路,布局旅游服务网点,建设主题酒店、乡村民宿,发展特色餐饮、旅游商品,打造京剧文化一条街、京剧主题公园,开展大型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活动,推动全市旅游景点“串珠成链”,给广大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购物、美食、休闲体验,不断擦亮运河名城文旅名片。推进古城保护利用,高质量做好业态培育,打造重要节点和样板街区。以建设大运河文化公园为抓手,实施文旅项目,打造3A以上景区,提升文旅要素,组织文旅活动,打造区域性旅游目的地。

  二、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努力提升城市品质

  为保护古城,临清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城市功能,为全域旅游提供充足的、高质量的配套要素。城市更新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一道新命题,是城市从“增量扩张”到“存量更新”的转型过程中必须应对的问题。临清市的城市建设,遇到了设施老旧、交通拥堵、排水不畅等诸多“城市病”。特别是永北片区,因位置低洼、排水不畅,“十雨九涝、逢涝必淹”,群众改造愿望强烈。市政府聚焦民生问题,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分批次进行片区征收改造,提升群众居住质量、提高城市整体品质。临清市建立完善指挥保障体系,由市长亲自“挂帅”,纪检监察人员驻点监督,法律顾问、审计公司、评估公司严格把关,入户丈量、数据核算、档案协议、空房验收、复核审计、财务结算等工作组,上下衔接,形成了“分工明确、层次清晰、齐抓共管、互相监督”的工作体系。永北、教育局片区房屋征收启动以来,经过各镇街、部门的共同努力、持续攻坚,目前,两个片区1975户居民已实现签约、征收“双清零”,垃圾清运、地块清理已完成,正在进行档案电子化归档和房产证、土地证销户等工作。

  老旧住宅小区改造作为惠民生、扩内需、推动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一环”,受到群众普遍认可和期盼。今年临清市计划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9个,涉及住宅楼106栋、群众3211户,改造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目前,2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全部招标完成。把老旧小区改造“改”在群众心坎里,开展实地走访调研,逐户分发民意调查表,共绘老旧小区改造最大“同心圆”。城市发展,道路先行。随着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常住人口持续增加,特别是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断头路”不仅影响群众出行,而且对城市整体布局、功能分区也带来诸多制约。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临清市以城市更新为契机,以道路整治为切入口,启动实施了“断头路”打通工程。为做到一次性规划建设到位,避免道路重复开挖和管线多次建设,前期市工作专班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和专营单位就管线预埋问题进行了统筹安排。目前,润秀路、永济路正在进行雨污水管道敷设;果园街对原路面进行破除;船厂街、政和路、政通路施工单位已进场,全力打造质量过硬精品市政工程。

  三、“文旅兴市”再现古城繁华市民幸福感增强

  城市更新改造工程让古城繁华风貌得以再现,中洲古城是临清历史上商贸活动最为繁盛的区域,目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古商业街区和不同风格的古民居、古建筑、古遗址,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城整体被划入世界遗产缓冲区,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载体。临清聘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对中洲古城保护开发利用进行总体规划设计,从活化利用的角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将其打造成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宜商宜游的运河古城。重点打造4个核心片区,在钞关片区计划建设临清民俗博物馆、冀家大院博物馆、临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展示区;在纸马巷、竹竿巷片区,把运河文化、非遗文化、市井文化、胡同文化等以新型特色商业和文化业态的形式植入街巷,让人们直观感受厚重的文化底蕴;在清真文化片区,打造一个美食风情与回族风情购物区,让游客充分体验清真文化;同时规划打造民宿、京剧、非遗、美食等特色街区,串起运河钞关、鳌头矶等历史遗存,实施水系提升工程,发展“运河味道”“运河印象”体验游,构筑特色鲜明的游览线路。

  临清市还策划了运河古城类、特色文化类、乡村振兴类等三大主题文化旅游项目33个,加快实施总投资63.9亿元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清)、卫运河堤防(临清段)综合治理和水生态景观钢坝等工程项目,搭建“一城两带八区”全域旅游架构,形成类型丰富、各具特色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具体工作中,将分阶段实施:2022年重点抓好编制规划,推进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清)项目、明清文化园、运河老街、贡砖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文旅产业项目;2023年实施中洲古城元运河两岸风貌提升和业态植入,打造古城保护利用先行区,推动现有景区和乡村旅游提档升级;2024年完成中洲古城整体风貌提升、基础设施改造,运河文化游、古城休闲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基本成熟;2025年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026年力争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70亿元。

  在“文旅兴市”战略推动下,临清市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临清市生产总值完成140.8亿元,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9亿元、同口径增长6.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4%;进出口总额预计增长10.8%,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6.5%。随着保障改善民生工作扎实有效,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临清市民生支出占比连续保持在80%左右,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临清市着力打造“智慧城市”“园林城市”,努力让临清成为一座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魅力之城。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