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卖泡菜成为山东仁兆镇致富的金钥匙

  新华财经北京8月9日电(分析师郭桢)在一般情况下,我国农村乡镇经济要振兴致富会脱离农业主业,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工业和建筑业等,但仁兆镇坚守土地,靠种菜卖菜将泡菜卖到国际市场,年赚上亿美元,开辟出一条绿色经济的致富之路。

  一、 抓住大白菜商机艰苦攻关抢占韩国市场

  山东省仁兆镇位于青岛市平度市东南部,人口7.1万人,面积118.7平方公里。这里是青岛蔬菜之乡,山东省保健蔬菜生产加工销售聚集区,全国“一镇一品”示范镇。

  仁兆镇最初看到种植大白菜的商机是在2009年,当年韩国因遭遇极端天气而出现“大白菜危机”,大白菜价格在数月内涨超三倍,一度涨到85元人民币一颗。而泡菜是韩国的国民级食品,据韩国文物厅问卷调查显示,95%的韩国人一天至少会吃一次以上的泡菜,64%的韩国人一天三餐全都会吃泡菜。2013年,韩国将泡菜申请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白菜危机引发了韩国民众的强烈不满,韩国政府为缓解危机,紧急取消30%的进口关税,从我国山东、河北、吉林等地进口了大量的白菜、萝卜等。仁兆镇正是抓住了这次机会,将韩国的白菜危机变成了当地的白菜商机。菜农们纷纷扩大种植面积,开办了首批面向日韩市场的泡菜厂。但韩国人信奉身土不二的原则,不接受外来的产品。因此,仁兆镇的泡菜最初在韩国销量并不好,菜农出现了严重亏损。但困难没有难倒仁兆镇人,他们展开泡菜攻坚战,力求达到韩日等国的卫生标准。以日式的萝卜泡菜为例,萝卜进入工厂后,首先要进行降温处理,抑制细菌滋生的同时提升口感。随后工人对萝卜去皮和清洗,经过7轮清洗之后,12小时盐渍,72小时糖渍,再与泡菜酱混合进行低温存储24小时,大概需要6天时间,才能生产完成日式萝卜泡菜。在生产线上,可以看到大量已经被清洗干净、去皮处理的萝卜、洋葱,葱姜蒜等辅料也都整齐码放,个头饱满,成色新鲜。连做蒜泥用的蒜都是出口级别的,还要一个个严格手检,把有问题的蒜全都挑出来,从原材料上保证新鲜度和口感。为了抑菌,整个生产线处于低温之下。生产线上有人的地方温度控制在10左右,没人的地方温度一般是在0到5,存储车间为-2到2.在设立的层层把关下,一直将泡菜送上冷链物流。经过检测,仁兆镇的泡菜菌落总数控制已经超过国家奶粉的标准。

  为了符合韩国人的口味,仁兆镇还引入了日本和韩国的种子种植白菜。如今在仁兆镇种植基地有近300种白菜新型品种,无论是口感脆的、叶子多的、味道甜的各种白菜品种都有。根据韩国不同的消费群体,不同区域的口味需求和变化,调制出不同的酱料。

  图表1:中国对韩国泡菜出口量占韩国泡菜消费量比重

  来源:新华财经

  通过艰苦的攻关和严格的质量把控,仁兆镇的泡菜逐渐在韩国站稳了市场。随着韩国三星、现代等企业大批量进购泡菜。据韩国媒体Edaily报道,2020年中国向韩国出口泡菜量达到了28.1186万吨,占当年韩国泡菜进口量99%,其中有八成来自仁兆镇。另据《亚洲经济》统计数据显示,韩国是泡菜净进口国,进口泡菜30.65万吨,出口量却仅为5.8316万吨,约为进口量的六分之一,近4年来中国每年平均对韩国出口泡菜就有28万吨。目前,山东仁兆镇已经供应了韩国泡菜消费的1/3,仅靠卖泡菜出口创汇超过1亿美元。

  二、仁兆镇泡菜畅销源于物美价廉符合市场规律

  仁兆镇泡菜强势占领了韩国消费市场,不仅胜在技术性攻关,还是市场规律的必然结果。2018年,韩国再次遭遇了极端天气,本土大白菜出现严重缺口,中国泡菜出口占据了韩国泡菜总进口量市场的99%。韩国为了振兴本国的泡菜产业,不再受外力牵制,农林畜产食品部发布了“泡菜振兴计划”,目的是在五年之内提高韩产泡菜在本国市场上的占有率,至少泡菜国产率要达到70%。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韩国农业部门统计显示,2021年秋白菜总产量同比减少12%。受此影响,白菜价格不断攀升,同比上涨53.4%。此外,干大蒜、粗盐等辅料也普遍涨价,小葱的价格涨幅更是超过六成,每公斤批发价达到约合人民币50元。以韩国三口之家腌制20棵泡菜为基准,食材方面的花销可能要超过35万韩元。此外,韩国年轻人失业率达9.8%,30岁人群平均负债1.82万亿韩元,导致韩国人很难承担越来越高的泡菜价格。据央视财经报道,韩国获得食品安全认证的700余家泡菜工厂中,已经有约240家宣布停工,占比达三成以上。韩国国际广播电台(KBS)自嘲:大白菜何止是“金菜”,简直就是在吃“钻石”。

  与之相比,我国大白菜成本低廉,且产量充足。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国内近两年白菜平均价格为1.56元/公斤,国内市场稳定,外国市场供不应求。仁兆镇经过层层把关制作出来的泡菜成品,进口价每公斤只有0.5美元,是韩国泡菜价格的七分之一,这样物美价廉的泡菜自然能够占领了韩国市场,这也是市场规律的必然结果。

  三、大白菜盘活当地经济带动全国蔬菜产销

  普通的大白菜让仁兆镇抓住了商机,盘活了经济,同时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开拓出一条独特的绿色发展之路。

  山东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农业产量、产值在全国均名列前茅。仁兆镇占齐鲁大地的地形优势,开阔的平原适合开展规模化种植,大沽河提供优质水源,是白菜种植的天然沃土。当地政府帮助菜农、工厂引进种植技术、置办智能设备,推广全机械化和自动化种植模式。从2020年开始,仁兆镇的泡菜产业打造统一品牌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当前,仁兆镇全镇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96家,家庭农场11家,农民创业园、农业示范园区23家,蔬菜企业30余家,每年助农增收3.5亿元。蔬菜和加工产品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年蔬菜产品出口创汇1.4亿美元,占整个青岛市蔬菜出口的三分之一。

  随着国际订单的不断涌入,仁兆镇蔬菜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了名牌效应,菜农们表示订单接到了“手软”。今年在疫情之下,订单逆势增加,销量明显增多,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以上,内销也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由于国际订单需求量巨大,仅仁兆镇当地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以仁兆镇为中心调集从全国各地蔬菜,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乌兰察布等地的大白菜都在这里汇集后销往国际市场。“种全国,买全国,卖全球”,在仁兆已经成为现实。青岛海关辖区是我国蔬菜出口量最大的地区,出口蔬菜品种主要包括大蒜、洋葱、泡菜、甘蓝和胡萝卜等,主要销往东盟、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大蒜、洋葱和泡菜等多个产品出口量位居全国首位。

  “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当地电视台采访了仁兆镇一家存储了600吨大白菜的仓库,负责人介绍说,这个仓库白菜早已被企业全部订购,将分批运往泡菜厂。因为蔬菜销路好带动了当地百姓平均一亩地可增收500元,形成了农户、企业双赢的良性循环。除了菜、粮、油,这里的“草”也成了出口的“金条条”。草编产业是当地支柱产业之一,全镇拥有大小草编企业200多家,编包、草帽登上了国际时装周的舞台。据统计,编制品基本上全部出口,远销欧美、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达21亿元。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